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国学文化
  •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
  • 江苏仪征人。1904年在上海与章炳麟交游,倾向革命,著有《中国民约精义》,抵制专制。后来与章炳麟发生龃龉,由革命派走向反动派,参加筹安会,为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1917年,蔡元培聘他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
  • 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山长。长沙县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18岁补禀膳生。咸丰十一年(1861)赴安徽安庆,任长江水师向导营书记,数月后辞归。同治三年(1864),在湖北
  •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都市陆城镇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
  • 又名德涵,字仲容(一作仲颂),晚号籀顷,浙江瑞安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
  •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湖州府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乃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辛勤笔耕,著有五百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清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被罢官后侨
  • 《经学启蒙》,宋代陈淳所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人。是朱熹晚年得意门生,性至孝,于书无所不读。陈淳较关心儿童教育,除此书外,还撰有《小学诗礼》。他从儒家经典中,辑出关于人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
  • 《社学要略》,明代吕坤所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元代曾规定,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称社学。明清两代都沿袭了这种制度,不过也有所改易。明代各地都有社学,专门教育十五岁以
  • 《续小儿语》,明代吕坤所所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吕坤的父亲吕得胜为了使儿童诵习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写了《小儿语》。吕坤觉得义犹未尽,还有话可说,便写了《续小儿语》。此书形式与
  • 《蒙学课本》,不著撰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南洋公学印行。南洋公学,是光绪二十三(1897)年由盛宣怀创设于上海徐家汇。此课本为该校附属小学堂之教材。全书分上、下卷,上卷130课,为语文教材;下卷32课
  • 《历代蒙求》一卷,元代陈栎撰。陈栎(12511334),字寿翁,安徽休宁人。此书当是陈栎在家乡教书时为童蒙而作。用四字韵语的形式,简述从开天辟地到元代的历朝兴衰,每个朝代皆述其开国与亡国之君,再提及其间有作为
  • 《金璧故事》,想来一般读者对这本书是很不熟悉的。这是一部失而复得的书,一直没有单行本流传,仅保存在《永乐大典》里。此书原在《永乐大典》卷904中,原以为早已亡佚。不料还藏于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当是昔日八
  •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司守谦,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能文,不幸早夭,诗文散佚,仅此篇存世。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
  • 《龙文鞭影》,初名《蒙养故事》,明代萧良有撰。萧良友,字汉冲,湖广汉阳人。此书未成之前,以四字韵言形式介绍古代人物及有关典故的童蒙读物,主要有唐代李翰的《蒙求》,而《蒙求》的内容只限于唐代以前,唐代以
  • 《提纲释义》作者为清朝人,但姓名不详。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
  • 2009-06-18《小儿语》
    《小儿语》,明代吕得胜所撰。吕得胜,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当时民间流传一些儿歌,如盘却盘、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他认为这些儿歌对儿
  • 2009-06-18《童子礼》
    《童子礼》,明代屠羲时所撰。屠羲时,安徽宣城人,曾任浙江提学副使,余者不详。从《礼记少仪》始,记录儿童举止言行的规条的书很多。屠羲时在前人提出的规条的基础上,总结加工,提出了检束身心之礼、入事父兄、出
  • 2009-06-18《四字经》
    《四字经》作者不详,许为清朝人。此书专讲为人处世、孝亲敬长之事,语言浅白,易于习诵。流传不广。
  • 2009-06-18《童蒙训》
    《童蒙训》又称《吕氏童蒙训》,共三卷,宋代吕本中撰。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人。吕本中编撰《童蒙训》,是以他的曾祖父吕公著、祖父吕希哲、父亲吕好问为主线,凡涉及能颂
  • 2009-06-18《弟子职》
    管仲(?前645),春秋齐国颍上(颍水之滨)人,名夷吾,字仲。相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弟子职》,《汉志》著录,明定为管仲作。但据后代学者考证,《管子》一书并非管仲所作,应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者托
  • 2009-06-18《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以《
  • 2009-06-18《神童诗》
    《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汪洙,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通俗编》卷七文学类载,一次上级官吏听说他是神童而召见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
  • 2009-06-18《名贤集》
    《名贤集》辑者不详,有人认为是宋代以后的一位儒家学者。《名贤集》是一部旧时很流行的童蒙读物,但其内容实际与童蒙无关,主要是辑录关于为人、治家、处世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格言或谚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 2009-06-18《百家姓》
    《百家姓》,不著撰人,许为宋初人编。宋人王明清在他的《玉照新志》中说: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俶)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
  • 2009-06-18《千字文》
    相传,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从搨取王羲之一千字不重者编为四言韵语而成。《尚书故实》称: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既要不用不相同的字,又要从王羲之遗书中搨出的千字组成,还
  • 2009-06-18《三字经》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
  • 2009-06-18《五字鉴》
    《五字鉴》,明代李廷机所撰。李廷机,字尔张,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据清人翻刻者邹梧桐所说:有明李廷机先生,
  • 2009-06-18《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 2009-06-18《小学》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元晦
  • 2009-06-18儒学之勇
    一般来说,现代人多以为儒者便是埋头故纸堆而手无缚鸡力的书生,也不知何时,儒者还和迂、呆、腐、酸联了姻,而这显然与意识形态上象征武士精神的勇相去甚远。其实不然。我们通常所说的勇,大致上可分有三点来讨论,
  • 2009-06-18儒学之忠
    儒家、忠,相对来说,人们对忠或许比对儒家这一概念要熟悉的多,但熟悉并不等于了解。事实上,一提到儒家之忠,人们首先总是会想到愚忠之类,而对忠、对儒家之忠的认识,恐不能基于此。何谓忠?查《说文解字》:忠,
  • 2009-06-18儒学之孝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
  • 2009-06-18儒学框架
    义(宜、不固而中)爱仁自己克己他人爱人惠(利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孝职责忠言与行信言讱(慎言)胆识勇(敢为)物俭天无怨理直(实理)刚(真理)对人态度恭(仪容)敬(行为)宽(宽大)自己态度庄(仪
  •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
  •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德
  • 2009-06-18传统与科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灿烂的光华,为世界所瞩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骄傲的光荣。然而,人们提及孔子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时,常常认定孔子奠定的儒学是排斥科学技术的。假如这就是孔子与中国传统科技的全部关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