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承取何精华去何糟粕(2)
来源:光明微教育 2016-06-14 11:03:21

要复古,还是要革新
“上游”理论界的不清晰,除了导致“下游”普及的众说纷纭,也让国学教化的方式变得莫衷一是。
以“读经教育”为例,“读经要从娃娃抓起”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引发唇枪舌剑,有人认为这是人文积淀,有人则斥为死记硬背。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趁着年轻记性好,多读些经典,最好能背诵一些蒙学读物与‘四书’等,义理以后可以慢慢领悟。”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的话,代表了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即先熟记,再理解——类似于旧式私塾的讲法。对此,反对的声浪同样庞大。
“我们现在不是要培养封建时代的君子贵族,而是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国民。旧式的培养方式,将不免与这个时代脱节。”于江山反驳道。
于江山这么讲自然有他的底气。早在六七年前,他在指导北京青年报举办的青少年国学培训班时,就意识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意义,体现在与当代实践的结合上。“我讲《弟子规》里的‘吾与我,不分明’时,就设置了门外敲门、门里应答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在他看来,训练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比死背经文更有裨益。
如果说重文辞还是重实践,还只是在相对低层的普及领域的争论,那么,“国学是不是一门科目”,则涉及高校研究、学院建制等更高层面的分歧。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学相继开设了国学院。作为国内第一个开设本科教育的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据梁涛介绍,人大国学院让讲文史哲的教授,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授课,尽量靠近传统教育的整体性。但本质上,这仍不是传统私塾“由小学入经学”的教授方式,更像是现代分科体系下的“拼盘”。
在既有的分科体制下,这样一种打通文史哲的“人大模式”万博体育app:是无奈下的权宜之计。尴尬的是,如此权宜也难免面临教学体系混乱、就业困难的窘境。对此,郭齐勇感同身受。在他看来,既然西方学科体系中,神学、古典学的研究都可独立于文史哲艺而并行不悖,那么设立“国学”学科既是合理的,也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走传统培养路数的“国学”科一旦设立,能否与当代社会接轨,将是未知数。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